未命名 - 3  

2012一整年都在當兵,當到年底終於退伍,然後出國迎接2013年的到來。時間匆匆,2013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自己個人的生活在柔藍食單裡也不多談了,還是說說吃的吧。

2013年是個從東方吃到西方的年度,真的算起來,其實從2012年底的歐亞旅行就開始了,只是剛好跨到了2013年,因此把它整個兜起來算在一起,從東方吃到西方的一年。

今年有五段旅行,年初的倫敦、巴黎、史特拉斯堡、里昂、米蘭、佛羅倫斯、羅馬、南京、北京;六月的京都、大阪、近江八幡、彦根;八月的重慶、成都;九月的福建;十月的港澳。從亞洲吃到歐洲再吃回亞洲,這一年也吃了不少食物,本篇就作為本年度的旅行美食總回顧吧。

總聽說英國無美食,實際到了倫敦,發現倫敦也並非沒有美食,只是吃美食要花大錢罷了。在倫敦的日子裡,還是有些食物讓我印象深刻,最深的大概就是英式早餐了吧!

[食記] 倫敦 Astral Café



這是一家偶然進入的小店,因為本來想吃的早餐店沒開,隨意走逛之下看到這家小店,心想旅行中的偶遇或許也是不錯的回憶。因此嘗試了一下,沒想到也在這家小店如願地嚐到英國特色食物Black Pudding,可說是英國版的豬血糕。

[食記] 倫敦 Viajante 米其林一星



來到了歐洲,自然是要摘一下米其林星星,我第一站停留的城市是倫敦,在倫敦摘了兩顆星,兩家餐館中,比較令我滿意的是這家位於東倫敦的Viajante。價格依照餐點道數而定,有三道菜、六道菜、九道菜與Tasting Menu。

這家小館的氣氛輕鬆,服務人員又是金髮美女,態度親切,詳細解說每一道菜色,讓人感覺很好;反觀巴黎人的服務態度,落差很大呀。雖然我只點三道菜的套餐,但Viajante的每道菜都讓我相當滿意,尤其主菜Iberico presa with fermented squash實在令人驚豔,宛若牛肉般的口感與甜味。

[食記] 巴黎 Taillevent 米其林二星



在倫敦的時候,因為發生了一點小意外,導致無法按照原定行程前往巴黎,也因此喪失了在巴黎,米其林的發源地摘下三星的機會,經過幾番不計代價辛苦的重新訂位,最後也只能訂到長年獲得米其林三星,卻在這幾年跌落二星的巴黎老牌餐廳Taillevent。

Taillevent是我們印象中那種很傳統優雅的法國餐廳,用餐得著正裝,像我這種鄉巴佬,只穿著簡單的襯衫,在玄關處就被服務人員要求穿上他們所提供的西裝外套,不得不說僅是吃個午餐,這麼多規矩還真是煩人。



不過Taillevent的料理在開胃小點、前菜、起司以及甜點的部分都令人滿意,倒是主菜小牛肉就有點普通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Crème brûlée de foie gras de canard parfumée à la fève de Tonka,簡單說就是焦糖鵝肝布丁,甜點式的做法,濃郁香甜滑膩的鵝肝布丁上蓋上一層薄脆的焦糖,那滋味真是令人太難忘了。

[食記] 巴黎 Le Comptoir



在法國吃了不少鵝肝醬,幾乎每一餐都會點,一方面除了是想吃;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懂的法文單字不多,而法國小館子的菜單往往只有法文沒有英文,如果服務生又不願搭理你的話,那就只能猜猜這道菜是什麼了。因此,牛肉、雞肉、豬肉和鵝肝醬這四樣食物是我最輕易能認出的料理,自然每一道Appetizer都點肝醬了。



在巴黎吃過最好的肝醬不在米其林星級餐館,反倒是在人氣小館Le Comptoir,這家小餐館人氣很高,常出現在旅遊書的推薦餐館上,而且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實在不少,與我一同在未開店就來排隊的就有日本人與韓國人。

不知道是生意太好或是對外國客人不熱情,入座後我總有種被忽略的感覺,點完餐後,麵包也比鄰桌晚上了許久,好像被遺忘了,等到我用目光提醒了一下店員,他才恍然想起好像還沒給我麵包籃。

點餐也十分不便,因為菜單只有法文,對於不諳法文的外國遊客來說,十分無以適從。而且店員忙碌的很,也不太有空搭理我,幸好我是先惡補了些法文單詞,知道一些簡單的食物用字,才順利的點了道鴨肝醬吐司與紅酒燉牛肉。

讓我驚豔的便是這道Toast de foie gras de canard des landes De Sandrine Pari,那烤的焦脆的吐司雖然刮口,但抹上的一片片肥嫩鴨肝醬,口感柔膩綿滑,帶著一股肝臟特有的甘香與濃郁的油脂甜味,著實讓人難以忘懷,好想再去巴黎品嘗一次。

[食記] 魯昂 La Couronne



在巴黎的幾天裡,抽了一天的時間來到諾曼地的魯昂(Rouen),預訂了當地一家有數百年屋齡的餐館La Couronne。原是旅館,近代改建成餐廳,雖然沒有入選星級美食,但也是米其林評鑑的推薦餐館。



中午的套餐僅需35歐,可內容非常豐富,尤其是開胃菜Six oysters form La Manche served on ice,整整有10個生蠔,聲勢驚人。若在台灣,35歐約1200台幣左右,大概也僅能吃到這開胃菜的生蠔而已,可在La Couronne,這才只是整個套餐的前戲而已。生蠔的新鮮甘甜自不待言,清爽不膩,即使一次吃了十個也無噁心感。

除此之外,主菜Tournedos duck breast with pommeau,鴨胸肉熟度掌握的極佳,厚實的肉感,絲毫沒有鴨肉野味,柔軟的肉汁香甜。

[食記] 史特拉斯堡 Au Vieux Strasbourg



離開巴黎後,來到了德法邊境的史特拉斯堡,打算在這裡體驗步行跨越國境,越過萊茵河上的大橋,便是德國的Kehl。史特拉斯堡是個迴異於巴黎的城市,有著濃厚的亞爾薩斯風情,感覺更像是德國。其飲食風格與民俗風情也深受德國影響,這裡的人要比巴黎熱情的多,就像老市街上的這家Au Vieux Strasbourg,老闆娘的熱情讓人難以招架。

老闆娘就像個鄰家阿姨,親切的與我聊天,知道我是台灣來的,還能說出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政治上的不同,並且祝福我Chinese Year快樂。

Au Vieux Strasbourg是亞爾薩斯風格的小餐館,菜單有法、英、德三種文字,我點了La Grande Choucroute "Vieux Strasbourg" 1/2 Waedele et 6 garnitures,放在台灣來說,其實就是德式豬腳與香腸燻肉拼盤,不過是台灣少見的水煮烹調方式。不同於巴黎精緻的小館餐點,這裡講求的樸實且吃得飽,大量的肉類與碩大的馬鈴薯,即便是半分的量,也讓我這個大男生幾乎快吃不完。而老闆娘還怕你吃不飽,問候你這樣夠吃嗎?實在令人感到窩心,也是在法國用餐最輕鬆愉快的體驗。

[食記] 里昂 L'Auberge Rabelais



法國的最後一站來到了里昂,這是個宛若童話世界般的城市,不像巴黎那樣雜亂,有著一絲清幽可愛的氣息。在里昂停留時間不久,只吃了三家餐館,其實三家都不錯,甚至La Mère Brazier還是米其林二星的餐廳,不過對偶然進入用餐的L'Auberge Rabelais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刻。

法國菜其實與中國菜一樣,各地有不同的特色,像是里昂就有自己獨特的在地料理,而且與巴黎相差頗多。Salade lyonnaise是里昂的特色,除了不可缺的生菜之外,其經典的要素便是厚切的焦脆培根條、水波蛋以及麵包丁,搭配法式芥末籽醬,溫熱滑潤微酸的口感,還有培根的鹹與麵包丁的脆。更讓人驚喜的是份量大得驚人,僅吃完沙拉便有一點飽足感。



而主菜Souffé de quenelle de brochet sause Nantua de la maison 《CAST》則也是里昂的特色菜,其實這是里昂風味的魚丸,以魚肉加上麵粉、奶油和雞蛋製成,法文叫做Queneffe,用烤的方式來烹調,看起來宛似台灣的天婦羅,只是形狀不一樣,烹調方式不同。長條形的金黃魚丸搭配著奶油醬汁,以磁盤燒烤,搭配白飯食用。

離開里昂之後,搭乘跨國火車越過阿爾卑斯山來到了義大利國土,第一站是世界時尚之都米蘭。聽說米蘭人很會打扮自己,每個人穿著就像時裝模特兒一樣,可聞名不如見面。我在米蘭看到的人,我覺得穿著打扮與我也沒什麼兩樣,還不就是褲子加上衣,天氣那麼冷,加件大外套,我也很時尚啊!(自我感覺良好)

[食記] 米蘭 Al Pont de Ferr 米其林一星



在米蘭,遇見這次歐洲之旅中最喜愛的餐廳Al Pont de Ferr,雖然他只有米其林一星的評價,可我卻覺得勝過於我在英法吃的所有米其林餐廳。每道菜色都匠心獨具,創意動人。



例如Year 2012 Risotto - pasta - gold leaf (homage to Gualtiero Marchesi)這道菜,盤底還鋪上金箔,呈現著一股雍容華麗感,十分討喜。那一顆顆很像涼圓的食物其實是麵餃,裡頭包著乳酪。一口輕咬,隨即彈脆一聲破開渾圓,流出滑膩濃稠的乳酪,充滿整個口腔的香濃。



但最令人驚艷與難以忘記的美味還是主菜Year 2013 Six weeks dry-aged Beef Entrecote, amaranth's polenta, hazelnut cream and green apple,六周乾式熟成的牛排,口感香嫩但卻不是軟得入口即化,而是富有嚼勁,且每咬一口,便有一股香醇濃郁甘甜的肉汁泌出來,充滿整個口腔,讓人忘情地不斷咀嚼,簡直捨不得把肉吞嚥。

Al Pont de Ferr從麵包、前菜到主菜、甜點,無一道不令人滿意,大力推荐來到米蘭旅遊的話,一定要來這家小館嘗嘗。

[食記] 翡冷翠 Nerbone



佛羅倫斯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大牛排,而是許多觀光客必吃的中央市場牛肚包。雖然我不是點牛肚包,而是單點牛肚搭配麵包吃,坐在市場裡,就像在台灣的自助餐吃飯一般。燉煮的牛肚與台灣習慣的牛肚烹調方式十分不同。台灣的牛肚大多是用滷的,通常還會保持彈嫩的口感,但是佛羅倫斯的牛肚是用香料、蔬菜和番茄燉煮,嚐起來口感十分軟爛,簡直入口即化,味道鹹香中還帶著一絲咖哩味,灑上帕馬森起司粉又更增添了一層風味。

歐洲之旅的最終站是羅馬這座永恆之城,其實走了一個多月的旅程,來到最後也開始有點疲累了,變的慵懶,加上羅馬的天氣不太好,第一天就遇到了大雷雨。往後幾天也大多是陰雨天氣,僅有一兩天是晴朗藍天,大概也就在那兩天把羅馬老城逛得差不多。

羅馬的餐館其實讓人很不陌生,因為一般餐館無非就是披薩和義大利麵,這在台灣實在太常見了。而且多吃幾家餐館之後便會發現幾乎每家館子賣的披薩和義大利麵都是相同口味,沒什麼變化。

[食記] 羅馬 Il Padellaccio 2



因此,讓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第一天雷雨的晚上,旅館附近的小館子裡吃的白酒蛤蜊麵。白酒煮出來的義大利麵散發著一股白酒清香,麵條入口除了白酒的香甜外,還帶有蛤蜊濃濃的海鮮鮮甜,麵條則是稍軟了點,沒有想像中應有的彈性,但是非常入味,飽滿吸著蛤蜊與白酒的甜香,簡單清爽又有風味的一道麵。

[食記] 羅馬 Palazzo del Freddo Giovanni Fassi



除了義大利麵與披薩之外,其實來到羅馬不可不吃的還有冰淇淋。義大利的冰淇淋實在好吃,擁有天然的新鮮水果風味,口感有點像冰沙,比較水一點,三種口味都混在一起,味道有點混合。蘭姆葡萄帶點酒味,味道較重,瑞士巧克力中帶有巧克力碎片,椰子的則是椰奶味頗重,帶了些椰肉,滋味濃郁。

從歐洲回到了亞洲,停留在上海,也是出發地。這次去歐洲搭乘中國東方航空,桃園出發,在上海轉機,轉機點前後可以停留七天,前七天停留了上海,去了合肥、紹興和寧波,因為是2012年尾的事,所以這篇2013年回顧就略去不提。

後七天也停留,打算再去北京一趟,自從08年去過北京後,對北京一直念念不忘,可惜接下來的旅行都沒再去過北方。本來打算一回上海,當晚就搭乘動車前往北京,沒想到車票太搶手,竟然買不到。於是轉念一想,那不然先去南京好了,對於故都南京的秦淮風光,還是有點想念,而且當年在南京也沒吃到太多好東西,所以買了上海到南京的車票,還有南京到北京的車票後,便上車前往南京。

[食記] 南京 南京大排檔



其實到了南京也只停留一晚,夜宿溫度零度左右的高鐵站,搭乘隔天早晨前往北京的高鐵。在南京除了在去秦淮河畔憶古思往之外,晚餐在當地知名的餐館,南京大排檔用餐,其實也是臨時在大眾點評網上找來的店。

大牌坊是仿古客棧主題式餐廳,位於南京的百貨商場內。餐點水準其實一般,不難吃但也不令人驚豔,不過其招牌天王烤鴨包倒是讓我印象深刻。南京人愛吃鴨,最著名的食物是鴨血粉絲湯,最常見的特產是南京板鴨。當年明成祖朱棣奪位成功後遷都北京,南京愛吃鴨的飲食習慣也被許多人帶至北京,可是清淡的南京板鴨總被北方人覺得無味,於是把鴨子拿來烤,才有了今日的北京烤鴨。

第一次見到將烤鴨包進小籠湯包裡的作法,包子皮彈嫩,內餡是切碎的烤鴨肉,湯汁濃郁,有著烤鴨的鮮甜與焦香味,口感扎實,的確是非常好吃的小籠湯包,而且是從未吃過的滋味,湯包裡包裹著完整的烤鴨味兒。

[食記] 北京 便宜坊烤鴨店



說到烤鴨,自然以北京為最。在南京車站凍了一夜睡不著,一上高鐵便倒頭大睡,僅僅四個多小時就從南京到了北京,想起幾年前搭乘特快車臥鋪到北京還得十小時呢。在北京的六天內,吃了兩家烤鴨店,最有名的全聚德以前吃過,這次自不再吃,轉而吃了新興名店的大董以及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便宜坊,其中便宜坊是最得我喜愛的一家。

便宜坊據說是北京最老的烤鴨店,老便宜坊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十四年,也就是西元1416年。 不過現在的便宜坊則是在清咸豐五年,西元1855年創立的,也是百年老店。原名為鮮魚口便宜坊,是北京烤鴨店中,與全聚德齊名的中華老字號,也是北京唯一的燜爐烤鴨店。

宜坊的師傅手腳俐落得多,手起刀落片刻間便將鴨肉與鴨皮分離擺盤,刀工硬是了得。而在片鴨的過程中,只見隨著皮凋肉落,烤鴨的肉汁油脂也隨之流淌,煞是誘人。便宜坊的烤鴨油脂豐富,鴨皮酥脆,鴨肉酥軟,油脂夾在皮肉之間,入口酥香甜膩,不似全聚德與大董烤鴨那般清淡,倒有點像廣式片皮鴨的風味,但又沒那麼重味兒。真是在北京所吃的烤鴨店中,最讓我滿意的風味。

[食記] 北京 海碗居 老北京炸醬麵大王



除了烤鴨之外,北京地道小吃炸醬麵也是不可不說的料理,海碗居的店名取自於吃麵用的大碗,老北京人習慣稱作海碗。海碗居的炸醬叫做「肉丁小碗兒乾炸」,肉丁要四肥六瘦,而最講究的卻是在搭配麵條的配菜上,加上炸醬共有八大樣。



服務員端上炸醬麵,一開始共有一海碗的白麵條與八小碟,這八小碟裡包括了黃瓜絲兒、心兒裡美絲兒、青蒜、豆芽菜、白菜、青豆、芹菜、大蒜與肉丁小碗乾炸。只看服務員動作迅速地把七小碟的配菜逐一倒入碗中。最後加入炸醬,炸醬顏色深邃,黑得發亮。原料主要是黃醬,是以黃豆為原料發酵的調味品,加上肉丁炒香後,便是北京炸醬麵的炸醬了。

拌勻之後的炸醬麵,散發著一股油香。炸醬的味道是帶有一點微酸,口味也略重,與白麵條混合後正好,麵條則是十分有筋道彈性,而在拌勻麵條之中又帶有七種蔬菜的清脆口感,風味頗佳,且份量十足,一海碗便能填飽肚子。

歐亞之旅結束後,回到台灣開始貧困的日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能暫時維持生計的工作後,本想著未來可能沒太多出國機會。沒想到命運總是難以預測,六月的時候有個短短的假期,剛好買了捷星的促銷機票,再訪關西。這次來到關西,打算往更東與更西的琵琶湖和岡山去,除了已去過的大阪、京都外,多去了近江八幡以及彦根,此外還有中國地方的岡山與丸龜。

[食記] 京都 京洛肉料理 いっしん 米其林二星



人生第一次摘米其林星星就是在關西,第二次來自然也要再摘幾顆。出發前便訂了京都的京洛肉料理 いっしん,這是一家近江牛的牛肉料理專賣店,以無菜單的形式供應,道道皆有牛肉,細緻的刀工切出來的牛肉細麵,雖是生食,卻毫無血腥味,令人印象深刻。



主菜近江牛牛排上陣,見老師傅拿著一塊塊誘人的牛排在鐵盤上煎烤,末了切成四小方塊狀呈現。在牛排上桌前,先送上了一碟像玉子燒的食物,店員特別吩咐這是牛排用的醬料,千萬別先吃了。這塊長方形的固體醬料乍看之下真像玉子燒,但其實不是,而是很有趣的固體醬油泡沫。牛肉本身更是讓人難以言喻的美味,表面微焦的牛肉入口之後,咬開表面便泌出濃郁甜美的肉汁,接著肉就緩緩化了開來,只剩充溢於口中的香甜。

[食記] 京都 瓢亭 別館



除了美味的晚餐外,這次也品嘗了京味朝食,來到了南禪寺前的瓢亭,瓢亭是米其林三星名店,可惜我們預訂的是別館,價位稍微便宜一些,可就沒有三星的評價了,但朝食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



瓢亭的朝食應該是我這輩子吃過最貴的早餐了,一份要價台幣約一千五,即使是高級飯店的早餐buffet沒那麼貴吧!朝食的內容豐富,八寸裡的押壽司緊實,醋飯的口感很棒,綿軟黏香,滋味清爽。一小盅的海膽中加了蓴菜,一種充滿膠質,煮過如山粉圓般在周圍形成膠質薄膜的蔬菜,入口後除了海膽的甜味外還有蓴菜滑嫩的膠質口感,淡雅甘甜。

半熟玉子是瓢亭最著名的料理,已有百年傳承的歷史。蛋白輕嫩彈滑,蛋黃色澤亮麗,濕潤如蜜。因為蛋體太過軟嫩,筷子實在不好夾取,只好以手輔助入口,蛋白滑嫩而蛋黃很快地化開在口中,濃膩繞舌傳來絲微甜味,火候掌握的相當了得,不愧是百年老店。

[食記] 丸龜 骨付鳥 一鶴



來到四國的丸龜,丸龜製麵想必許多台灣人都知道,是日本的平價連鎖烏龍麵店,今年在台灣也開了分店。不過丸龜製麵在丸龜可是沒有店面,而且丸龜當地出名的美食也不是烏龍麵,而是骨付鳥,骨付鳥其實就是烤雞腿,而且是整枝帶骨大腿。



骨付鳥的吃法其實是很豪邁的,雞腿腳踝部分沒有肉,所以直接用衛生紙捲住雞腿腳踝,拿起來直接啃。おやどり這個口味的雞腿口感比較有嚼勁與彈性,也略有一點硬,出奇地像是華人年節時常吃的風雞,口味則是鹹香微辣。

[食記] 大阪 Fujiya 1935 米其林三星



人生第一次摘星的地方就在大阪,當時吃的是二星的Accueillir,在2012年一度閉店,今年又重新尋了店址換了店名,結果在2014年又重回二星的評價。這次到大阪,直接摘三星的Fujiya 1935。

午餐6500日圓便能想有九道菜,其中Hand stretching pasta, shrimp, green asparagus condensed egg yolk這道冷麵十足地令人驚豔,雖然吃過不少手工義大利麵,但第一次吃到手工的細麵,搭配綠蘆筍與蝦肉,麵條上灑了一些櫻花蝦與火腿脆粒增添鹹鮮與清脆的口感,周圍的黃色碎粒是冷凝處理的蛋黃,會隨著溫度提高而慢慢融化,口感像是冰淇淋一般。



最驚人的還是手工細麵,口感非常彈嫩,一般來說細麵要煮得彈牙是相當不容易的,火侯很難抓得準確,但Fujiya的煮麵功夫硬是了得,口感實在太令人滿意 了。麵條沾醬有淡淡的蝦汁鮮味,入口之後又有櫻花蝦與火腿的鹹脆,彈脆皆有的口感,而蝦肉的火侯也十分好,口感像是半熟般的彈又嫩略帶點黏性,新鮮極了。

[食記] 成都 夫妻肺片



日本之旅結束之後,八月炎熱酷暑來到了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國之美名的成都,川菜的盛名自不待言,其中夫妻肺片名聞遐邇,在台灣的川菜館也是常見的料理之一。成都的夫妻肺片是一家店,也是當初發明夫妻肺片的店家。最初是在三十年代的成都街頭,一對擺攤的夫妻所創。郭朝華與張田政這對夫妻使用價格低廉的牛雜,拌上紅油等調料,風味獨特而吸引了大量的顧客喜愛。最初是 叫作廢片,因為所使用的食材都是些牛雜碎邊角料。中共建政之後實行工商業的公有化,夫妻廢片也跟著併入國營的飲食公司,並且改名為夫妻肺片。



牛腱片、牛肚、豬頭皮三種食材,底部墊著香菜,依序層層疊上豬頭皮、牛肚與牛腱。然後淋上大量的紅油、灑上花生碎粉,即成了夫妻肺片。這兒的肉片都片得極薄,豬頭皮薄可透光,晶瑩剔透,口感薄嫩彈勁。三種食材皆然,不過牛肚就顯得軟了點,比較沒彈性。雖然紅油看似恐怖,但辣的程度倒是還好,並不覺得太辣,入口咀嚼不久後便能感到一點花椒的麻味,但也不過於刺激。

[食記] 重慶 洪鼎 美人美火鍋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火爐之一,可也是最盛行吃火鍋的城市。重慶的火鍋與他地不同,最特別的顯現在於醬料香油碟上。肉片沾香油碟吃,香油性冷,火鍋如此上火的食物,沾了香油只後可以降火氣。而且沾了香油並不會油膩,反而可以把火鍋裡裹在食材上的辣油給沖掉一些,讓食物比較不那麼油與辣。



鴨腸、鵝腸這兩樣禽類的腸子似乎是在四川吃火鍋必點的食材,算是重慶火鍋的一種特色吧。台灣的麻辣鍋就比較少吃鴨腸,台灣的鴨腸似乎比較常在滷味攤上見 到。鴨腸入鍋煮後會變得有點螺旋狀,可怕的是螺旋狀的鴨腸常會包裹著花椒或辣椒粒出來,一個不小心咬下就是滿口麻辣。煮過的鴨腸口感脆又有韌性,挺不錯的滋味,難怪幾乎每桌都有。

[食記] 福州 同利肉燕老鋪



結束四川之旅後,本來以為可以稍作安歇,沒想到又來了一趟福建之旅,只是這次的福建是跟團行程,自由時間不多,飲食也是被安排好的,事實上沒有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僅有在福州的三坊七巷有了短暫的自由時間,來一嘗上次來福州沒有嘗到的傳統小吃肉燕。

肉燕雖然看起來像餛飩、扁食,可其實是不同的食物。肉燕的皮使用的是豬後腿肉打成肉泥混入地瓜粉製作而成,色澤清白、薄可透光。嚐起來的口感不像麵皮那般 柔軟,還是帶有彈性,微微脆感。肉燕個頭不大,內餡以三層肉、蝦與蛋為配料,口感彈嫩滑溜,鮮香十足。而燕絲其實就是用來包肉燕的肉皮,切條後煮成,看起來就像麵條一般,頗有魚麵的意味。

[食記] 香港 龍景軒 米其林三星



十月初再次來到了香港,這次旅行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以往來香港沒有嘗到真正美食的遺憾,同時也是為了摘香港的星星。這次摘星的餐廳不少,比較特別的是得到米其林三星的龍景軒。



原隻鮑魚雞粒酥是龍景軒的招牌點心,小巧的鮑魚鑲在塔皮之中,輕巧可愛。入口之後,首先感到底層塔皮的奶油香甜,酥鬆香膩。接著便是鮑魚的軟嫩略帶彈性的口感浮現,佐著濃稠醬汁的甜鹹風味。最後感受到的是鮑魚與塔皮混合之後,香甜酥軟鹹膩嫩滑的諸種口感。

[食記] 香港 天鴻燒鵝



除了星級美食外,燒鵝也是來香港必吃的食物,台灣的燒臘雖多,可賣燒鵝的很少,即使有,好吃的程度也不如香港。因此,這次來到香港,特地跑個大老遠道元朗吃西打哥推薦的天鴻燒鵝。

鵝肉皮燒的相當薄,可不算太脆,略有些酥口,口感微溫。鵝隻選的好,脂肪夠多,皮與肉之間的油脂豐富,雖然稍嫌油膩,可也讓肉質滑膩多汁。除了鵝皮香酥、 甜膩有味外,鵝肉也足夠令人驚奇,肉質細緻滑嫩,多汁香甜,且無鵝肉野味,實在是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的美味。只可嘆台灣吃不到這樣水準的燒鵝呀!

[食記] 澳門 8餐廳 米其林三星(2014升至三星)



香港來了三次,還是第一次來澳門。澳門的美食也不少,同時也有米其林餐廳,位於新葡京的8餐廳,2013年時為二星評價,在2014年終於晉升成澳門的第二家三星餐廳。

霸王淡水鮮蝦金魚餃是港點中的經典,蝦餃做成可愛的金魚模樣,不僅有眼睛、魚尾,就連身上的鱗片與橘色斑點都有,可愛又精緻,令人捨不得入口。蝦餃外皮較乾,因此也比較黏,可彈性挺好,裡頭的蝦肉餡非是一整尾,而是一段段的蝦肉,富有湯汁,湯汁鮮甜,既美觀又好味。



特式松露臘腸滑雞煲仔飯用的是長米,粒粒分明,香氣迷人,米的口感比較硬一點。除了豉油的香氣之外,還有淡雅的黑松露香,其實松露與醬油挺搭的,這次吃到不少這樣的組合。而滑雞 與臘腸也同樣混合了本來就有的松露醬與現刨的松露片,比起米飯來說,更有濃郁的松露香。滑雞是無骨腿肉,口感緊實鮮嫩,可還是沒有坤記的滑雞嫩口。除肉之 外,還有許多菇類增加香氣與口感。只可惜8的煲仔飯沒有燒出焦脆的鍋粑來,因此口感沒那麼多層次,殊為可惜。

[食記] 澳門 Restaurante ESCADA



此外,來澳門不得不吃的便是葡國菜,澳門受到葡萄牙統治數百年,當地的建築、文化習慣與飲食都受到葡萄牙很深的影響,也因此澳門有不少的葡國餐廳。來到澳門,除了粵菜之外,不可不試的便是葡 國菜,畢竟這是台灣非常少見的一支菜系。而且澳門的葡國菜相當有特色,並非是單純的葡萄牙菜,而是融合了非洲、印度、馬來西亞等地的食材與烹飪手法的菜 餚。這是因為當年葡萄牙人遠渡重洋來到澳門,帶來了途中所經之地的食材與料理手法,經過澳門本地菜系的洗禮與融合,逐漸成為獨特的澳門葡國菜。

Arroz de Pate 葡式焗鴨飯是來澳門享用葡國菜必吃的一道菜,利用烤熟的鴨肉撕成肉條,再用剩下的鴨架子熬煮高湯,熬製出來的高湯用來煮熟米飯,再把鴨肉絲藏入米飯中,鋪上葡國肉腸 片後,放入烤箱略為燒烤。擺上兩片培根做擺飾,表層的米飯因為烤過,所以有點焦脆感,米飯的口感則有些像西班牙海鮮飯,帶著一點濕潤,使用的是長米。 米飯之中夾帶著大量的鴨肉絲,鴨肉口感略有些乾柴,但味道十足,與米飯搭配相當有味。

港澳之旅是2013年最後一次的出國旅行,其實食記的部分截至今天仍未發完,也只好先揀一些已發的文章來談談。短短一年也歷經了不少事情,去了不少地方,從亞洲跑到歐洲,又從歐洲跑回亞洲,同時也吃了不少風格迴異的料理,體驗不少風土民情。

2014年如今也預訂好了三趟旅程,分別是二月的日本京都大阪、五月的日本廣島九州、八月的馬尼拉長灘島。目前也計畫四月春假去泰國曼谷、七月暑假看有無機會去紐約摘星。希望未來的一年能夠繼續征戰四方,吃遍天下。

 

arrow
arrow

    苦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