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是中共建政60年,推出了一部「建國大業」,今年則是中共建黨90年,拍了一部「建黨偉業」。不過今年也是辛亥百年啊,我們似乎也要拍一部慶祝片,不知道如何了?
身為研究中國大陸的學生,關注匪情當然也是必要的,之前也看過「建國大業」,現在再接著來看「建黨偉業」。本部片的開頭便是由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成功,帥氣的國父孫文乘船從美國回來接任臨時大總統開始。這種跨越多個年代的史詩型巨片,在敘事節奏上是相當難以掌握的,而建黨偉業這部片的敘事節奏相當快,片長約兩小時,所以只演了一些較大的事件,關於民國早期歷史,很多細節都沒有交代清楚。例如武昌起義後,黃興派與黎元洪派的爭權,而後讓給無權的孫文接了臨時大總統的位子。片中便沒有這部份的敘述。而如大陸網友所言,這部片的確很像是中華民國頌,大概前一個半小時都是在談中華民國的歷史,後半小時才是中共建黨的過程。
建立中華民國的關鍵人物,其實應該是袁世凱,由周潤發所飾演的袁世凱,真的是太帥氣了,一點都沒有袁世凱那肥胖的樣子。當時辛亥革命後,清廷若沒有袁世凱的逼迫,中華民國能不能順利成立尚還是個問題。雖然片中點出了中華民國是在袁世凱的支持下才成立,不過對於袁世凱的看法,基本上還是延續著國共兩黨一貫的史觀。將袁世凱視為未謀帝位,忤天下民意的野心家。關於日本的二十一條密約的罪過,也都推給袁世凱。不過片中倒是也稍微有一點為袁世凱辯解,在日本使臣要求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條密約時,袁世凱是反對的。然而在使臣表示接受密約,則支持袁世凱當皇帝,袁世凱便回頭一看。但在另一募得場景,一官員問袁世凱是否打算稱帝,袁世凱說他老了,並無野心了。
我想,這兩幕多少有袁世凱辯解的意思,近年來出了不少幫袁世凱翻案的文章,尤以政大的唐啟華老師為重,唐老師在他的書中極力為袁世凱伸冤。據他的研究,袁世凱其實才是努力拒絕日本二十一條密約的人,而孫文才是答應二十一條的人。事實上,當時有能力可以使中國穩定下來的人,也只有袁世凱一人,他掌握了北洋政府的軍力,正如片中的青年毛澤東所言:「他有槍唄」。當時的北洋軍隊是中國最強的武力,而袁世凱是掌握這隻武力的唯一人物。只有他才有能力穩定各地的軍閥。此外,為什麼說他沒稱帝的野心呢?有人說,其實袁世凱也是被屬下給隱瞞,以為他稱帝是眾望所歸,而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他的兒子袁克定,這也不意外,一旦袁世凱去世,袁克定馬上就成了皇帝,他當然要拱他老爹登基呀。所以片中袁世凱去世後,袁克定哭喪的臉才會如此地悲哀,想來是他的皇帝夢沒了。
不過片中對袁世凱的功過定位,其實也算模糊,一方面演出了他沒有野心稱帝,但另一方面又在他死前,演了一幕他不捨龍袍的樣子。看來編劇還是得照「主旋律」來安排劇情,不能輕易為袁世凱翻案,畢竟袁世凱是個賣國賊,是兩岸官方共同認可的史觀,斷不能說改就改,尤其是在大陸,這更是難以更改。
這部片有幾個重點人物,其中兩段較引人注目的愛情片段,則是蔡鄂與小鳳仙、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故事。蔡鄂是由劉德華所扮演,也算是相當適合,蔡鄂將軍與小鳳仙的故事,曾是民國時期的一段佳話,英雄美人的故事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片中,蔡鄂為了阻止袁世凱稱帝的野心,藉口養病從天津到日本,見孫文之後,回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在北京車站離去時與小鳳仙的對話,是我認為這部片中最令我有所觸動的。
小鳳仙:「你要好好活著,回來見我」
蔡鄂:「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然後蔡鄂離去,留下了小鳳仙。蔡鄂回到雲南之後,組織護國軍起義,聲討袁世凱,而他本身確實也患了結核病,34歲英年早逝,同時也是我國史上國葬的第一人。
另一段愛情戲,青年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故事。毛與楊的愛情故事其實是中共蠻少會提起的,楊開慧是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我印象中楊昌濟好像是不太贊成楊開慧跟毛澤東來往,但片中看起來是贊成的,不知道是否我記錯?青年毛澤東對楊開慧是有感情的。毛澤東喜好作詞,一生中作詞無數,但都以豪放詞為主,婉約詞極少。然而他卻寫了三首詞給楊開慧。其中我比較欣賞的是與楊開慧離別時所做的《賀新郎》:
揮手從茲去,更哪堪淒然相想,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總之,這部片主要在談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故事,也包括了他與李大釗、陳獨秀的相遇,還有他在北大圖書館當館員、旁聽胡適上課的經歷。此外,胡適是由吳彥祖所飾演,還真是帥。而梁啟超竟然由張家輝飾演,看到的時候真是讓我笑了。
把時間拉回片中袁世凱死後,張勳出來復辟了,片中顯然就是當做鬧劇處理,只看張勳這個三次復辟的甘草人物在溥儀面前又哭又鬧,最後還被溥儀叫去用辮子在太和殿外放風箏,接著飛機飛過,一顆炸彈下來,大臣們都跑了,只剩張勳在那耍猴戲,復辟簡直就是一場鬧劇。
接下來便來談片中最重要的主軸,同時也是我認為為什麼此片會被稱作是中華民國頌的原因。片中除了民初有名的政治人物外,最重要的角色便是知識分子、學生。建黨偉業整部片可說是在敘述知識分子與學生運動救中國,不管是五四運動或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其背後都是知識分子在推動。片中五四運動展開時,學生群情激動,衝入東交民巷抓章宗祥、遊行抗議。這些片段活活打了中共八九學運一巴掌,又重又狠。片中的北洋政府與軍人都不敢殺害這些學生,也只敢將他們關起來。在中國,自古以來,殺害知識分子向來就是儒家思想下罪大惡極之事,尤其是學生,社會大眾多半對學生有著寬容態度。這部片之所以會被認為是緬懷民國時期,我想也是因為緬懷那是個知識分子與學生風雲輩出的年代吧!
仔細地看這部片前部分關於民國時期,確實會讓人感到民初那種風流人物綻放光彩的氛圍,就像在歌頌五四那年代,知識分子救國之意識以及那種奮不顧身的情懷,現在呢?蕩然無存了吧!
後半段則是著重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經過,得老實說,一點也不輕采,重頭戲都在前面演完了,後面則是清清淡淡。也難怪大陸網友會覺得這部片是在歌頌中華民國,確實,對於中共的著墨顯然是少了許多,也讓觀眾沒那麼有所感受。這部片相較於建國大業,是沒那麼諂媚。也沒什麼提到國民黨,不像建國大業中那樣,國民黨被打得一塌糊塗。而在許多場景的畫面營造也是挺美的,例如孫文乘船歸國、毛澤東乘船離開以及最後中共在嘉興南湖船上開會的場景,都拍得很夢幻,很有美感。這部片中也出現了許多民初的旗幟,包括武昌起義後的鐵血十八星旗、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倒是中共的旗沒什麼出現,畢竟當時中共也還不成氣候,五星旗也是建政後才有的。
總之,這部片很適合來懷舊民初啊。
延伸閱讀:
[電影] 建國大業
[電影] 天安門
[電影] 南京!南京!
留言列表